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头条 > “双减”政策落地 素质教育机遇

“双减”政策落地 素质教育机遇

来源:华促会教委会     时间:2021-09-02 13:33:16    浏览数:672

自从2021年1月中纪委点名批评在线教育以来,上半年加强K12教培监管问题获得了中央高度重视,领导人多次点评K12培训,要求强化学校的主体作用,而对于K12教培则应加强监管。7月24日“双减意见”正式印发,从资质审核、培训内容、教师资质等方面对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一)2021年以来中央和监管就K12教培问题高度重视,密集发声

自从2021年1月中纪委点名批评在线教育以来,这半年来加强K12教培监管问题获得了中央高度重视,领导人多次点评K12培训,要求强化学校的主体作用,而对于K12教培则应加强监管。各部门表示高度重视,5月21日“双减意见”通过,教育部于6月15日公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7月24日“双减意见”正式印发,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地也相对的出台了一些具体监管措施等。

1. 2021年以来K12教培重大政策事件梳理

数据来源:国务院、北京市教委

2021年1月中纪委点名批评在线教育:中纪委官网发表《资本漩涡下的在线教育》文章,指出在线教育的广告乱象,资本乱象所带来的企业竞争加剧、行业内耗严重,同时提到在线教育监管面临培训内容核查难、培训预收费监管难等现实问题,需要对校外线上培训加强引导和监管。

3月上旬“两会”期间,义务教育课外培训机构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聚焦在:1)大量在线培训平台“野蛮生长”,建议加强对于线上教育平台及各种教育APP的监管,对诸如超标超前、应试导向、虚假宣传、制造焦虑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2)针对内卷焦虑的社会现象,建议引导课外培训机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审查课外培训机构的广告投放,避免狂轰乱炸的广告引发家长焦虑。领导人指出教育不能唯分数论,点评了教育乱象问题。

5月21日“双减”文件正式审议通过,强化线上线下校外K12培训机构规范管理:5月14日民促法最新实施条例落地,对比3年前的送审稿,最新版文件删除了关于K12课外培训的描述,紧接着5月21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接单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审议通过,“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教培行业从严监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当天领导人强调了要强化线上线下校外K12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6月15日教育部召开启动会正式宣告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监管司主要职能为:1)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2)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3)指导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4)及时反映和处理校外教育培训重大问题。由最高为处级部门专门监管到增设司级专门监管机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7月24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意见”)。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主要从资质审核、培训内容、融资方式、收费管理、培训时间,教师资质,广告内容等方面对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资质审核: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

2)培训内容: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这里的学科类培训,是指代“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语文,英语等和课内开课内容相近的培训内容”。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3)融资方式: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

4)收费管理: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

5)培训时间: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6)教师资质: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7)广告内容: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等。

(二)监管整治并未对行业增长主逻辑带来太大影响

从2017年开始,监管部门就课外培训机构就进行摸底整治,上轮整治主要针对的培训机构的资质问题,并未对行业增长主逻辑带来太大影响:2017年初,上海的“禁奥数杯赛”开始,2017年中,全国多个地区包括上海,成都等地的培训机构摸底整治,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禁补令)。

2018年11月26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2018年那一轮整治主要针对的是教培机构的资质问题,比如办学许可证,工商执照,消防相关证明,教室面积,教师资格等,结果是大量小机构出现被取缔与淘汰的情况。

2. 2017-2018K12教培排摸整治重大事件

数据来源:国务院、教育部

2021年上半年,除了中央和部委密集发声外,各地也加大了K12课外培训监管力度,包括北京市较为宣布将对于线下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办学条件等可量化标准进行规范管理,整改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北京市海淀区市监局发布《教育培训行业广告发布重点内容提示书》。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教育培训广告发布标准》称,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在假期期间组织学生集体到校或通过网络上课、补课或统一组织自习,也不得参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辅导培训班等。

随着“双减”文件正式落地,预计对K12学科教培将产生深远印象,原则上限制新设学科教培机构,要求现有学科培训机构转非营利等要求会使得K12学科教培受到重大影响,K12课外教培行业逻辑发生深远变化:随着双减意见正式印发,监管从多个维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培训进行了全面规范,此次文件对行业的影响较前几次整治力度更大,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其中要求现有学科培训机构转非营利,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上市等要求会使得K12学科教培受到重大影响,K12课外教培行业逻辑发生深远变化。

“双减”意见主要集中在K12学科类培训,素质类和成人职业类的培训机构受影响较小,以K12教培为主要业务的机构未来或许面临转型。此次“双减”意见主要集中在K12阶段的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是指代“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语文,英语等和课内开课内容相近的培训内容”。而素质类,成人职业类的培训机构受影响较小,比如考研,厨师培训,艺体教育等培训机构仍可正常开展业务,预计类似于新东方,好未来等以K12教培为主要业务的机构,或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未来或许面临转型。

二、素质教育方兴未艾,发展机遇显著

素质教育是指面向3-15岁年龄阶段(即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段)儿童提供校外素质类教育培训的教育形态。中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中国素质教育培训行业里,针对学生不同细分维度的素养提升已经形成多样化的培训服务,包括启蒙教育、语言能力培养、STEAM、体育、户外营地、艺术以及其他新兴的素养提升品类。这些细分赛道并不完全独立甚至互有交叉彼此关联,共同特点是均服务于中国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适龄学生达2亿,有望迎来新的增长

截至2020年,中国3-15岁的在校学生总规模已超过2亿人,这个庞大的学生群体构成了中国素质教育最核心的目标群体。在拥有3-15岁子女的家庭中,超过50%的家庭,其子女教育开销占据整体消费的21%以上,可见当代家长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并愿意为教育投入资金。所以从理想的角度来讲,无论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校外教育等任何教育形式,素质教育作为基本国策有必要覆盖到整个群体的成长当中去。

3. 2013-2020年中国3-15岁在校生整体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素质教育早已被倡导多年,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5至2019年间,素质教育市场规模从2642亿元增长到5286亿元,CAGR为19%。新冠疫情对素质教育短期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需求持续存在且在政策严管学科教育、鼓励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需求和供给有望迎来新增长。在培养目标方面,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显性技能之外,家长也会愈加重视隐性素质和面向未来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儿童底层品格的塑造,素质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4. 素质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及市场机遇


数据来源:wind

(二)素质教育细分市场形成相当规模,部分新兴品快速增长

素质教育细分领域繁多,如艺术教育、语言能力培养、体育等,且每一细分领域内又可再细分众多不同品类。其中,艺术教育、语言能力培养已形成较大市场;STEAM教育、数学思维近几年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家长开始更加注重儿童“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方面的素质培养,社会化素养和情商培养、儿童财商教育等新兴品类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5. 2017-2023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wind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政策持续推动艺术教育发展,艺术教育已被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国已有多地将美育考试列入中考考核范围。2020年中国艺术教育市场规模为1354.9亿元,同比下降28.6%。艺术教育市场规模巨大,受政策红利、消费升级、技术发展等因素推动,未来将持续稳定增长,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可达1950.5亿元。

6. 2017-2023年中国艺术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wind

对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而言,通过某个优势品牌对领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品牌优势进行横向的品类扩张或纵向的用户扩龄,从而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是其未来实现增长的两条主要路径。具体来讲,横向扩科的增长战略更适用于资源丰富的头部机构,以在线美术赛道头部机构美术宝为例,在2021年2月宣布完成总融资额超2.5亿美元的D轮融资后,美术宝开始加速布局其产品生态,以AI课形式先后切入书法与音乐的细分赛道,品牌定位从单品类垂直美术领域转变为多品类的综合素质教育领域。

语言能力培养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除良好的母语素养外,掌握一门国际语言对于学习成长与成功亦非常重要。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科在高利害考试中的权重得到提升,考试方式更偏重语文素养和能力的考核;新教材背景下,以传统文化与整本书阅读构筑语文核心素养加大了语文学习的难度。

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语文素养提升培训和应试技巧提升培训的边界已十分模糊,将语文培训再粗暴的拆分为素养和应试已不恰当且难以执行。但通常,学前及小低儿童无提分需求,语文学习以启蒙和能力培养为主,将语文素养培养市场规模计算范围收窄至针对3-8岁的学前及小低儿童的语文能力培养。在这一维度下,2021年语文素养培养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92亿元。

7. 2017-2023年中国语文培训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wind

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水平提升和家长教育理念转变,从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家长开始,已不满足于仅仅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进行学习,而是更加注重孩子英语思维的培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及个人能力的提升,英语素养培养机构在这一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并向新一线、二线城市逐步渗透。2019年中国英语素养培养行业市场规模为861亿元左右。COVID-19疫情对线下培训机构造成较大冲击,2020年英语素养培养市场规模缩水35%左右降至564亿元。随着疫情影响减弱,预计2021年开始英语素养培养行业市场将逐步恢复

8. 2017-2023年中国英语素养培养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wind

近年来,STEAM教育在我国掀起热潮,但目前,我国的STEAM教育通常被认为涵盖了不同的细分市场,与跨学科深度融合的教育理念还有较大差距,还需不断探索与完善。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五个学科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STEAM教育就是整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教育方式,2020年我国STEAM教育市场规模为350亿元,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13%。在STEAM教育受到政策鼓励,家长认可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预计2021年STEAM教育市场规模可实现约42%的同比增长至496亿元。

9. 2017-2023年我国STEAM教育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wind

目前,我国的STEAM教育通常被认为涵盖了不同的细分市场,并未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如科学素养/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等,其中科学素养教育与STEAM教育理念会更为接近。但整体而言,STEAM教育与跨学科深度融合的教育理念还有较大差距,还需不断探索与完善。

政策对超纲超前教学的整顿使得低幼阶段的数学培训失去发展空间,但家长对数学学科幼小衔接存在较大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数学思维培训应运而生。而线上教育的发展,使得通过具有连续剧情的动画和互动游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成为可能,高质量供给推动数学思维培训行业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素质教育最火热的领域之一。

从目前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国数学思维培训的课程体系多是由培训机构自主研发形成,各家机构的主要课程内容、知识点分布、展现形式相对一致:总结而言,都是基于成熟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理论,将学生大概分为基础启蒙阶段(以幼儿园幼儿为主)、素养建构阶段(以低年级小学生为主)和应用提升阶段(以高年级小学生为主),设置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学习目标,相应采取阶梯式的课程体系,配合教辅工具和教培服务形成服务闭环,实现儿童数学思维素养的提升。

2019年中国数学思维培训市场规模约38亿元,其中线上培训的渗透率已达42.7%。进入2020年后,整体市场规模增至约73亿,线上渗透率已超过八成,其原因可能在于:1)数量激增的用户中有大量精力少、注意力差的幼儿园幼儿,无法长期适应线下培训的来回劳顿,而单节课时更少且内容有趣的在线课程可能更适合低幼儿童;2)在线数学思维培训受到资本市场高度青睐,2020年获得融资32亿元,促进行业迅速拓展;3)COVID-19疫情加速了包括数学思维在内的教育行业整体向线上培训倾斜。

10. 2017-2023年中国数学思维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wind

与很多教育品类从线下培训兴起,再逐步发展到线上的模式不同,数学思维赛道真正开始高速发展直接原生于在线模式。需求维度,数学学科幼小衔接的需求始终存在;供给维度,受益于技术发展,各大玩家将游戏、动画的趣味性和数学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具有连续剧情的动画和互动游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再辅以更先进的转介绍等运营模式和更激进的广告投放,迅速打开市场。

行业发展趋势

“双减”主要集中在K12教培,而高等教育领域将迎来高成长性。此次“双减”主要集中在K12教培领域,对以K12教培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有较为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公司或将面临转型;而对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不属于此次政策监管的对象,受政策风险较小,内生+外延带来高成长。

疫情加速素质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OMO实践及创新探索。如今,社会正在围绕计算机网络重构,虚拟与现实、原子与比特间的边界日益模糊,体现在教育行业,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模式将成为行业必然。当前,各行各业都开始受数字化、智能化的赋能或颠覆,教育行业也不无例外的处于数字化旋涡之中。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的更有效率的产品呈现及交付方式以及更有效率更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正对传统的教育企业经营模式发起冲击,新冠疫情的冲击则进一步加速了素质教育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OMO探索。

11. 素质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OMO实践及创新探索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行业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

自从2021年1月中纪委点名批评在线教育以来,2021年上半年加强K12教培监管问题获得了中央高度重视,7月24日“双减意见”正式印发,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地也相对的出台了一些具体监管措施,对K12学科教培将产生深远印象,原则上限制新设学科教培机构,要求现有学科培训机构转非营利等要求会使得K12学科教培受到重大影响,K12课外教培行业逻辑发生深远变化:随着双减意见正式印发,监管从多个维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培训进行了全面规范,此次文件对行业的影响较前几次整治力度更大,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

(二)内容风险

在政策严管学科教育、鼓励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需求和供给有望迎来新增长,但部分素质教育品类的教学内容仍存在一定的不完善现象。例如:

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语文素养提升培训和应试技巧提升培训的边界已十分模糊,将语文培训再粗暴的拆分为素养和应试已不恰当且难以执行;我国的STEAM教育通常被认为涵盖了不同的细分市场,并未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如科学素养/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等,其中科学素养教育与STEAM教育理念会更为接近。

教育内容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语言素养教育边界模糊、STEAM教育深度融合不完善的情况下,相关素质教育机构的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面临政策监管的调控;此外,部分素质教育品类将游戏、动画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丰富教育的呈现形式,迅速打开市场,在内容呈现、内容结合方面存在劣势的企业将逐步失去市场。

(三)技术风险

疫情加速素质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OMO实践及创新探索。如今,社会正在围绕计算机网络重构,虚拟与现实、原子与比特间的边界日益模糊,体现在教育行业,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模式将成为行业必然。

这就导致技术条件成为素质教育机构的新的竞争赛道,能够在线上线下实现良好融合、拥有现金的数据基础与技术水平的教育机构将在竞争市场脱颖而出,而不具备技术研发实力,且数字化转型、OMO实践较慢的企业将逐步失去竞争空间。同时,在技术升级、创新探索方面的投入将抬高教育机构的经营成本,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

五、风险防范

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家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的政策布局与调控情况,充分了解各项政策的调控力度,明确区分调控领域差异,审慎介入K12课外教育培训行业,严格检查教育培训企业客户的规范化水平与政策相应措施,规避并退出受政策冲击较大的小型教培机构以及规范化程度较低、没有完善的应急措施的企业。

深入了解当前教育培训市场的内容需求,了解不同年龄、地域的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了解新型教育内容结合的普及程度,严格检查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规避并退出内容模糊、理念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单调、无法迎合教育培训市场需求变化的企业。

密切关注教育培训行业的技术革新状况,了解行业线上线下融合态势,了解大数据、OMO模式、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教育培训行业的应用,严格检查教育培训企业客户技术实力,规避并退出技术条件较差、线上布局不足、新技术应用落后的企业。


相关资讯

教育头条
新闻资讯
教育观点
历史案例展示
课外课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