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头条 >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0-09-04 17:30:13    浏览数:836

背景链接:《求是》杂志近日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总书记引用“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强调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这句话出自《朱舜水集·劝学》。浙江绍兴人朱之瑜,是明清之际的大学者、教育家,舜水是他的号。他与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并称为“明朝中国五大学者”。他寄寓日本二十多年,仍着明朝衣冠。他的学问和德行得到了日本朝野一致礼遇和尊重,以朱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

朱舜水继承《礼记·学记》中关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与“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观念,提出了教育为本的思想,指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他说:“自古以来,未有圣教兴隆,而国家不昌明平治者。”

兴教办学何以成为“建国之大本”“古今天下国家第一义”?朱舜水认为,第一,教育可以“兴贤育才”,而这正是“为政之先务”。朱舜水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富强,都必须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巨儒鸿士”,而这需要兴办教育来培育。第二,教育可以“移风易俗”。朱舜水说:“建学立师,乃所以习长幼上下之礼,申孝弟之义,忠君爱国而移风易俗也。”明朝也办学校,但因以制义举士,使儒生们“惟以剽窃为工,掇取青紫为志,谁复知读书之义哉!”科举制度导致学校变味,圣教毁废,道德败坏,只有恢复圣教才能移风易俗。

朱舜水心目中要“学为”的“人”,是能够“经邦弘化,康济艰难”的“巨儒鸿士”。朱舜水认为,巨儒鸿士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道德情操。他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诚实、谦虚、精勤、有恒四种品德。

朱舜水在教学中注意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尝谓:“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他处处以身作则,既教给学生以做事的知识,又传授学生以做人的道德。同时,他要求学生文武兼备。关于文功,他主张以经学为基础,以史学为要途,以实艺为必备。因此,他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六经》。为了教好经学,他以史学为辅佐。因为他认为:“经简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而史近。”关于实艺,朱舜水认为,大凡祭仪、工艺、医术、兵法、蚕桑、屠宰等等均应列入。

朱舜水主张文道与武道相结合,认为一个能为邦家所用的巨儒鸿士必须是文武双全的。他说:“学问之道,与将略通,均有克敌制胜之功。”又说:“文武之道,无所分也。君子之德,钦明者为文,刚健者为武,无从得而分别之也。出则攘除寇贼,入则镇抚国家;是故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他认为“精忠贯日,知勇绝伦,武而不黩,文而不糜”的岳飞,是文武双全的典范,倍加赞誉。


(作者系文史学者、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

作者:刘根勤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04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相关资讯

教育头条
新闻资讯
教育观点
历史案例展示
课外课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