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头条 > 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听听专家怎么说

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听听专家怎么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20-07-14 16:11:17    浏览数:595

作者:钟江顺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原题:协同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


我国的学校教育始终强调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以贯之的教育导向,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这就要求我们力克劳动教育淡化、弱化和虚化的现象,追寻本源,协同推进育人实效。


01 探寻本源,劳动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能离开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活动;劳动教育是教人回归常识、回归本源、不忘初心和追求梦想教育的重要基础。

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上认识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充分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硬核”措施。

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事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价值取向、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技能水平,要重视、强化其独特的育人价值。要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成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更好地提升“四个服务”人才的品质和能力。


02 优化内容,劳动教育教什么

实践出真知。列宁曾提出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未满十六岁的男女儿童实行免费的普遍义务综合技术教育(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熟悉一切主要生产部门);把教学工作和儿童的社会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

劳动教育应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劳动思想等内容,突出参与性、实践性、服务性和思想性。

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参与社会体验生活,培养意志品质,增长毅力才干。不同年龄段要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侧重点:

劳动启蒙教育,培养生活基本自理能力,感受劳动乐趣;

劳动习惯养成,实现合作劳动和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

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培养劳动品质和建立职业意识;

参加生产劳动,理解劳动价值,服务社会;

培养专业技能,培育良好职业态度;

注重创新创业,开展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增强诚实劳动意识,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充满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能堪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劳动教育在充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

要加强思想引领,纠正人们日常生活中物欲横流和对劳动活动挑肥拣瘦的错误思想;

要把劳动精神在学生中弘扬开来,形成良好的劳动文化;

要把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学生中教育引导好;

要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从而种下懂劳动、爱劳动的种子,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让学生参与、体验大量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明确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奉献社会,报效国家。


03 遵循规律,劳动教育怎么教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

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安排基本内容和发展内容;

要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中的不同作用,形成协同育人良好机制和氛围。

学校要明确办学目标、统一办学定位,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课程。

把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实践体验性强的劳动教育课程;

统筹安排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实习实践,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规范劳动教育的内容、课时和参与形式,培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的成才需要经历环境的历练,苦难磨砺人生。

劳动教育给人的成长提供了实践历练的平台,它是一个人成长各个阶段、所处环境的方方面面叠加与融合的过程。

我们应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客观有效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劳动的成果。研究评价结果在升学就业、评奖推优中的采纳与应用,探索各类学校、各年级段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在协同育人的全区域全过程的有效途径,落实要求,提高实效。

拓展与社会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劳动教育方式,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04 厘清权责,劳动教育依靠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教育是一个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合作育人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各行其道、各司其职,要注重环节上育人,要突出过程中育人。劳动教育需要加强党委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科学顶层设计,牢牢把握教育方向;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间的统筹协调,协同育人。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教在学校、育在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要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实现常规化;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育,强调规划性;社会各方面要发挥协同作用,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突出多样化,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责任。


05 明晰目标,劳动教育为了谁

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其具备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劳动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培养社会责任感,更好地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温室里绝对不可能培养和教育出优秀的人才,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

构建我国新时代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巩固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五育并重,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有效探索和重要途径。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将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资讯

教育头条
新闻资讯
教育观点
历史案例展示
课外课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