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头条 > 疫情之下,用经典疗愈身心

疫情之下,用经典疗愈身心

来源:苏静     时间:2020-02-24 15:32:44    浏览数:443

“我太难了!虽然没有被感染,但一天到晚惶惶不安。老想刷微信,感觉心里都有病毒了。”但是,瘟疫病毒诚可怕,心灵病毒更糟糕!生活还要继续,非常时期,如何唤醒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这考验的不仅是人性,更是心性。我们可以试试“经典排毒法”。

听经法——

少刷朋友圈,用零碎的时间听经典

非常时期,老师们宅居在家,除了一些必做的工作,总能有些零零碎碎的时间。这些零碎时间,很多老师都用来刷朋友圈了,结果就是越刷越焦虑。其实,宅居在家,利用好自己的耳朵很重要。打开诸如“喜马拉雅”这样的在线平台,总能找到一些免费的经典资源,包括经典诵读、经典解读、经典故事等等。以自己喜欢为首要标准,筛选一下,如果能匹配学科教学,便是一举两得了。总之,选好了就听起来,每天一点儿,积少成多。时间上也给老师们一点儿建议,清晨可以听经典诗文,一定要选名家诵读的,最好有古风的配乐。一旦选好了,就坚持听,不要总是更换。因为零碎时间也会产生记忆,持续性地倾听可以帮助老师更加优化零碎时间,同时可以强化思考,对所倾听的作品产生新的认识。

读经法——

少忧虑,用完整的时间读经典

疫情之下,很多老师都觉得自己被“裹挟”,明明有相对完整的时间可以做点儿事,结果却心猿意马,什么都做不了。其实,如果把自己的时间做一个合理分配,静心读一读经典,完全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老师们可能会说,听经典就够了,干吗还要费神费力地读?没错,听很过瘾,又轻松,但是,它形成的记忆是瞬时的,再加上时间的断断续续,很难真正激起老师们对经典的深刻反思。“经典排毒法”不仅治标,更治本,其要义就是让老师们通过经典,开阔视野,提升格局,真正体悟经典所蕴含的智慧与境界。

打个比方,听经典更像是在 “试衣间”,浅尝辄止,它可以作为读经典的前期准备;而读经典则是“成衣定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确定一本或几本经典,然后每天固定一个时间,结合工具书、名家评论、有声资源等细细研读。至于经典的类别,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进行选择,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文学经典,功用是陶冶情操,增长才情;哲学经典,功用是提升思维,把握规律;伦理经典,功用是培养同理心,完善道德品格。阅读经典的过程中,需要老师们有坚强的毅力,也需要有合理的时间规划。相比晚上刷朋友圈后带着忧虑不安入眠、一大早睁眼继续刷朋友圈焦虑,晚上读经典,清晨听经典,是不是更能让一天都气定神闲?还记得武汉方舱医院里静静读书的“清流哥”吗?从他身上,我们不难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诵经法——

别顾忌,用喜欢的方式诵经典

心情郁闷,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发泄方式就是大声吼叫,那么,“经典排毒法”也可借鉴这个人类最原始的情绪宣泄方式——诵读。想想看,自己多久没有出声诵读了?其实,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对经典都是有感情的,比如说起月亮就会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到有人浪费粮食,就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下,提到钟南山院士,大家想到的是“国士无双”“鞠躬尽瘁”;提到医护人员,想到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所以,既然想到,就可以放声表达出来。宅居在家,老师们完全可以放飞自我,把自己喜爱的经典诗文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或慷慨高歌,或浅吟低唱,都不失为舒缓情绪的好方法。一阙《满江红》,可能刚好匹配你对抗疫英雄的敬仰;一阙《声声慢》,可能刚好表达你对逝者的哀思;一本《道德经》,可能刚好平复你纷乱的思绪。总之,放声诵读,能把自己带入经典,就是对经典最好的致敬,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疗愈。

抄经法——

随心意,设安静的环境抄经典

经典不仅可读,还可抄。抄经法是古人学习经典最常用的方法。古人得到一本喜欢的经典,往往是先如痴如醉地读,然后再一遍一遍地抄,最后珍藏起来。而且抄经前,古人常常要焚香净手,以表达对经典的虔敬。非常时期宅居在家,老师们心绪不宁的时候,不妨抽出一点时间,静下心来抄抄经典。如果有条件,可以燃一束清香,泡一杯清茶,再放一段清乐,给自己营造点儿风雅、舒适的氛围。如果没有条件,只要四周安静,一张干净的书桌,一纸一笔也足够。软笔硬笔均可,抄通篇或某一段落皆宜。抄经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来可以心无旁骛,去除躁气;二来可以深入经典,细致揣摩;三来可以修炼基本功,增强专业自信;四来可以提升审美能力,在书写过程中体悟经典之美与书法之美,可谓一举多得。

用经法——

勤动脑,借巧妙的方法用经典

“经典排毒法”的终极目标,就是在疫情期间为教师的心灵排毒,助力教师寻找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前四式基本达成了目标的前半部分,即排毒。如何用好经典,激励教师自我成长,则是第五式的功效所在。

疫情之下,教师更需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随时可能生成的教育契机。经典的运用,可以巧妙地贯穿在非常时期的教育活动之中。例如,可以在线组织学生探讨与疫情相关的主题,如自然、生命、家国情怀、良知……选定主题后,老师们自然要与学生有针对性地共读经典,组织讨论。所以,这个过程,便是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思辨力和领导力的时候。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活化经典,跟学生共同讨论,制订与本学科相关又适用于疫情新形势的教学内容。例如,政治老师可以借助经典,分析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应对重大灾难的制度体系演进;语文老师可以借助经典,以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为例,分析“最美逆行者”的精神来源;生物老师则可以借助经典,分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等等。老师们还可以结合经典的启示,与学生一起,把自己在非常时期作为亲历者的思考记录下来,以此见证师生思维能力的共同提升。

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最终都需要教师动脑用心,用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广阔的格局,去提升自己,引领学生,这正是“经典排毒法”助力教师打破思维定式、激发自我成长的契机所在。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本文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面对疫情,教育何为?》一书。)

作者:苏静

《中国教育报》2020年02月24日第8版 版名:读书周刊·人文书廊

相关资讯

教育头条
新闻资讯
教育观点
历史案例展示
课外课程展示